新闻
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有多高?
2022-05-23 15:30:19
分享:

1653286543109209.png

 

“常态化核酸检测虽然未必是中国当下防控奥密克戎疫情的优先解决办法,但确实可以通过避免封城的代价来兜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在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指引下,在不知不觉中,抗疫已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周至少做一次核酸检测,测出阳性了,有方舱医院在等着你。

 

常态化核酸检测:短则48小时,长则7天

 

1653287853219007.png

 

杭州市从4月28日起就实施了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市民每48小时做一次核酸检测,为了满足市民的核酸采样需求,杭州市将设立不少于10000个核酸采样点。

 

5月10日,合肥市发布《关于开展常态化、差异化核酸检测的通告》,每5天开展1次常态化核酸检测,无故不按规定频次进行核酸检测者,将通过安康码弹窗提醒。

 

5月16日起,太原全市居民每周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未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的将被赋黄码管理,进入重点场所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均需提供5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对于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目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5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一方面有利于公众就近就便接受核酸检测的服务,同时更有利于感染者的早期发现,来提高检测预警的灵敏度,早期发现疫情,有利于疫情的及时控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日前在“求是网”发文《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文中在关于“早期防控能力要提级强化”写道:疫情发现关口再前移,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每周定期检测,重点人群加大检测频次。收治隔离能力再加强,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把防控的人力物质资源备足备齐,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启用。

 

而根据江西省发布的“建立常态化核酸检测服务机制的指导意见”,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并不仅仅在大城市建立,“指导意见”中明确:各地将按照“步行不超过15分钟、排队等候不超过30分钟”的便民原则,在农村和社区合理布局核酸检测采样点位。

1653288042162117.png

如果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要落实到农村,中国将正式迈进全民常态化核酸检测时代,只要中国还继续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中国内地居民短则48小时、长则7天就要做1-2次核酸检测。

 

免费不等于不花钱

 

 

多地发出的常态化核酸检测通告,都提到了免费一词,即市民常态化做核酸检测不用支付任何费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核酸检测公司并不收费,检测所需费用会由财政资金和医保基金共同负担。

 

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有多高呢?根据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公众号“川阅全球宏观”发布的文章《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经济账》,作者估算:如果所有二线以上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其一年的成本上限约为1.7万亿元,占2021年中国名义GDP的1.3%、公共财政收入的7.2%。

 

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对“医学界”表示,频繁核酸检测,是权衡得失的结果。“我们的措施是否合适,与希望达到的目标必须结合起来考虑。与动不动就封城相比,全民3-5天做一次核酸检测,代价不算大。”

 

另一不愿具名的呼吸病学专家表示,“现在动态清零的一种官方定义,就是花小代价争取大效果,那就永远是正确的。随着病毒传染性空前增强,清零几乎不可能,动态清零也越来越困难。防疫措施应随形势变化作适当调整,如扩大有条件居家隔离范围,提倡尽量佩N95口罩等。频繁测核酸对抗疫肯定无坏处,据说成本也大大降低了。至于是否必要,不是我专业领域,不作评论。”

 

《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经济账》一文中也认为,常态化核酸检测虽然未必是中国当下防控奥密克戎疫情的优先解决办法,但确实可以通过避免封城的代价来兜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

 

根据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的统计,截至2022年5月14日,全国已经有28市+3省宣布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

 

但事实上,常态化核酸检测并不仅在二线以上城市实行,江西省景德镇这样的四线城市,从5月15日起,也已经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如果普及到全民,这个经济账又该如何算?

 

常态化核酸检测能避免“静态管理”吗?

虽然我国抗疫总方针是“动态清零”,但在实际实践中,大有滑向“静态清零”的趋势,即为了达到动态清零目标,一发生疫情,整个城市就进入“静态管理”。

 

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经济账,也是以封城的代价来算的,这也意味着,常态化核酸检测之后,只有在发生疫情后,不再对整个城市进行静态管理,这笔账才有可能划算。

 

而此前,梁万年也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解释,“动态清零”并不意味着是全域静态管理,“动态清零”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避免全域静态管理。

 

在疫情早期,传播链条清晰、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没有必要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当出现广泛的社区传播,传播链条不清楚,出现暴发流行和规模型反弹的风险较大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之后再决定是否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此前在解释“动态清零”的文章中,也明确将封控措施和全员核酸检测都列为是对“动态清零”的误解。但这都没能阻止多地发现阳性感染者后,立即实行静态管理和全员核酸检测。

 

5月13日,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在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中发现一例初筛阳性感染者后,随即对全区实施静态管理,要求居民严格做到“足不出户”。

 

常态化核酸检测之后,如何避免发现阳性感染者城市轻易实施大范围静态管理措施,这还需要中央政府部门出台更具体的规定。

 

文章来源:医学界